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6-11
播音專業的內涵和外延仍舊處于變動之中。小影與一位專業教師交流,在擁有十數年教齡的她看來,傳統的播音主持教學, 語音發聲、口語表達、業務基礎等內容,知識圖譜已然了然于胸,對于自身專業學習而言,更多會在專業外延上去拓展。
于是疫情宅家期間,她開始了專業轉向,聚焦“溝通與表達”面向。“最近床頭放置的《溝通的藝術》(第15版)就是口碑之書,行銷全球。對于我跳出專業看專業,帶來更多互證、復現的思考。”在這位老師的網課教學中,她也更多向學生推薦專業之外的書目——溝通與表達藝術。
環顧各地播音院校,專業第一順位仍是播音與主持業務,這無可厚非。任何學科,這些經驗凝聚、沉淀而來的內力招數,是學科的根基和主業。
但是在現今播音專業泛媒就業的現實語境下,許多無法進入傳統視聽媒體等公共媒介機構的播音生而言,怎樣在主修好播音傳統學科技藝的情況下,守常求變地進行學科視域拓展,也應是蓄勢思考的行動。 作為決勝媒體的壓艙石和工具箱,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傳統業務仍舊是贏面之所在。播音專業的學生只能加強不能弱化。而在媒體納人增量十分有限的現實背景中,"泛媒體就業"——即進入與新聞傳播專業相關的非傳媒單位工作(暨南大學范以錦語)已然是終端畢業生就業的變局確證。
因此,在校期間,我們就應該在“播音主持”的專業譜系之外,去涉獵“溝通與表達”的進階知識。這樣才能縮短屆時就業的時滯,藏糧于技,多體兼備。
專業賦能為本,學科拓展為帆。已故新聞大家艾豐曾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中如是作喻:“知識像樹葉,能力像樹枝,而素質就像樹干。……有的人的失敗,并不是在于他的知識不多,能力不夠,而在于當他的知識和能力繁茂起來的時候,他的樹干沒有粗壯起來,于是風一吹就倒下了,或者是樹干太細,運送的營養不夠,樹葉和樹枝萎縮了。”
而作為時下播音主持培訓專業的學生,不能滿足一個池子存水,而應做到多個渠道引水。這樣改良應對、路徑一新的努力,持續經年或許也能做到墻內開花墻外香。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