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05-11
氣泡音是聲帶振動的最初狀態,所發出的聲音是最低聲區,所有聲音均始于氣泡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喉部的發聲機能,包括它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 喉頭大約位于第三至第五頸椎水平之間,上接咽部,下連氣管,好像一個可以活動的小室。它的上部呈三角形狀,而下部呈圓筒狀。由很多借助關節和韌帶連接起來的軟骨和肌肉組成。
從喉部的橫切面看,外面的一層是軟骨。它共有八塊,對喉部起到支架的作用。但對人類發音有意義的主要有四塊,分別為:一塊甲狀軟骨、一塊環狀軟骨和兩塊勺狀軟骨。
第二層為肌肉。喉部的肌肉共有五塊,依次為:聲帶外張肌(又叫環甲肌)、聲帶內張肌(又叫甲勺肌)、聲門外展肌(又叫環勺后肌)、聲門閉合肌(包括環勺側肌和勺肌)。
第三層是聲帶。它是人類發音的主要顫動體,由聲帶肌和聲韌帶組成,是兩片長短寬厚一致、左右并列對稱、富有彈性的纖維質薄膜。聲帶位于喉室中央,前端相互連結在一起,固定在甲狀軟骨內面,不能分開;后端分別掛在兩條勺狀軟骨的聲帶突上,可以運動。當勺狀軟骨活動時,它就可以牽著聲帶左右活動,并因此而產生喉原音。比如,拉緊、放松、扯薄、變厚,均可引起聲帶振動,而兩片聲帶之間的狹窄縫隙猶如一扇能開能合的門,由于喉原音是從這里發出來的,故被稱為“聲門”。
練習氣泡音注意什么?
1、氣泡音在聲音用疲后不易發好,需具備一定的發聲基礎。充足的睡眠之后最容易找到這種感覺。開始訓練最好選擇在清晨剛起床時,它也是推醒聲帶的一種有效的準備活動。
2、氣泡音練習不宜過長,幾分鐘即可。清晨練習主要是為了使尚處在睡眠狀態的聲帶進行發聲適應性的準備,時間久了反而會使聲帶疲勞,影響上午工作。
3、做氣泡音練習,口腔和喉部的肌肉要放松,頭部端正平視,聲帶不可控得過緊,保持正確的呼吸姿態,心境平實,氣息要緩,只要能吹動聲帶振動就行。
4、氣泡音的“音”要均勻、持久、不能間歇,不能時大時小,時有時無。
5、氣泡音重點在“泡兒”。發音時,聲音可放到最大,閉口、張口均可。用氣泡音帶發元音a等亦可,只是這樣的鍛煉需要在發好氣泡音基礎上進行,離開了“泡”的本質色彩去發純粹的元音,意義就不大了。
6、發氣泡音時,口腔可以往復開合,甚至可作咀嚼狀,這對聲帶振動的勻稱性具有重要意義。
小技巧:
長期習慣用擠卡的喉音歌唱和始終用假聲歌唱的人,由于運用錯誤的發聲方法,他們的舌骨和甲狀骨明顯地疊加在一起,兩者之間幾乎沒有縫隙,歌唱時喉部肌肉緊張,所以,難以發出“氣泡音”。這時,可以著重進行無聲練習里的“張大口”和“震搖下巴”兩個練習以及增加“推舌骨”練習的次數
以上就是氣泡音發聲機以及要注意的六大問題,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老師建議大家練習的時候注意保護嗓子哦!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