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播音主持學苑 發布時間:2020-10-14
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因此也誕生了自媒體節目,自媒體新聞節目在短時間內融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聞播音也在慢慢的改變,那么,現在新聞播音以什么語言為主?
(一)新媒體環境下自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傳播優點
在之前的傳統媒體節目中,新聞主持人要進行對于稿件的分析整理,然后理解思考,最后表達出來的播音主持二次創作這樣的過程。而新媒體出現后,主持人的表達方式還有處理過程都有了很大變化。自媒體節目主持人更是充分運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不斷創新發展。
自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有較強的趣味性,語言的趣味性主要就是體現在其內容的生動,觀點的新穎,還有語句的風趣經典。人們聽廣播、看電視,在獲取信息之外也存在對娛樂性的追求。尤其在自媒體節目中,新聞播音變成了說新聞,新聞內容也以娛樂民生新聞為主。
(二)新媒體環境下自媒體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傳播問題
新媒體相對于廣播電視節目可謂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優勢也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輿論導向,干擾了觀眾的價值取向。
1.“港臺腔”“東北話”等方言口音以及網絡語言的濫用
港臺腔,原本是指香港人、臺灣人努力學習普通話而尚未熟練的話語腔調。主要呈現了一種“發嗲”的感覺。但是現在,這種不成熟的語調,居然成了所謂的“流行”,引得眾多主持人紛紛效仿。許多網絡節目主持人模仿東北話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這些主持人只為了求新,放棄了本來應該遵守的語言規范。
2.語言庸俗化
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時不能總是高屋建瓴,有時也會運用口頭語,顯得更“接地氣”,更貼近觀眾,更容易被理解接受。但是有許多主持人不注重語言的規范,過分口語,甚至出現“三俗”,使其表達粗鄙不堪,通俗變庸俗。
3.語言缺少內涵
現在自媒體節目大多數以收視率為第一目的,節目中沒有任何內涵。例如《拜托了冰箱》,通過看明星的冰箱來判斷明星的性格,還有用食材來做飯。節目設置只為獵奇,以明星為賣點,主持人的作用只是串場和介紹,整體沒有任何意義,注定曇花一現。但是這正是大多自媒體節目的目標,只為了以新來賺取收視率,不注重節目中傳遞的思想內涵。
以上就是新聞播音語言特點,新聞播音最重要的就是平時的訓練,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訓學校有專業的錄播室,并且都是全新的設備,滿足了播音藝考生的需求!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